人民網首爾8月14日電 (周玉波 裴埈基)8月12日,人民網韓國公司記者采訪了韓國智庫——世宗研究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兼地區研究室長、韓中智庫網絡會長李泰桓。李泰桓主任曾就職于韓國統一部的前身國土統一院,之后到海外留學,然后進入韓國外交部工作,還曾擔任過中韓專家共同研究委員會韓方執行委員長、現代中國學會會長等職務,曾在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中國外交學院做訪問學者。采訪中,李泰桓主要介紹了他與中國的深厚緣分、世宗研究所的建立過程以及中國研究中心在中韓間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對此次中韓首腦會談、日本的錯誤認知問題進行了評價,并對未來的中韓關系進行了展望。以下為采訪實錄:
記者:李泰桓主任,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人民網的采訪。
李泰桓主任:謝謝。
記者:據我所知,您在1990年中韓建交之前,就與中國結下了緣分。您還曾是中國多個研究機構的第一位韓國研究員與訪問學者。請您介紹一下這其中的故事與令您難忘的插曲。
李泰桓主任:因為是從1990年開始的,所以真的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當我在美國的時候,我就曾多次想過是否能在北京大學那樣的地方做一些研究。我曾去找過中國駐美領事館,但得到的答復只是讓我等待。由于是在中韓建交之前,所以沒有辦法去中國。之后通過參加1990年在中國舉辦的一次會議獲得簽證,訪問了中國。
記者:請問是一次什么會議呢?
李泰桓主任:是由一個叫國際戰略硏究基金會的組織承辦的第二屆“孫子兵法會議”。有20多個國家的學者參加了那次會議。因為那是一次規模相當龐大的會議,所以我才可以有機會參加會議拿到簽證。拿到簽證參加完那次會議以后,我獲得了滯留延長許可。通過被北京大學正式邀請的方式,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在中國滯留了一個月。在那次“孫子兵法會議”上,李鵬總理曾突然出現,與大家合影。
記者:請問是在北京哪里合的影?
李泰桓主任: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合的影。會議是在別處召開的,但照片是在人民大會堂拍的,當時還有別的韓方參會人員。會議結束以后,我獲得了滯留延長許可,并得到了去北大訪問一個月的機會。美國學者當然可以去北大,但我是去不了的。偶然的一次參會機會讓我獲得了去北大的機會。
記者:您應該是第一位訪問學者吧?
李泰桓主任:是的。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去中國的話,材料審核上很難通過。由于是在中韓建交前,所以無法制作正式的邀請函。但據在北大見到的人介紹,曾經有擁有美國公民身份的韓國人,而我則是第一個持有韓國護照的韓國人。
記者:真的是一次寶貴的機會。
李泰桓主任:我就這樣成為了訪問學者。當時對我照顧有加的趙寶煦教授已經去世。趙寶煦教授被稱為北大國際關系學科的泰斗,主要教授北大國際政治學。正是趙教授將我接納為訪問學者。我也借此緣分認識了他的學生朱鋒。他后來成為了北大的教授。當時正在趙寶煦教授指導下準備博士畢業論文的朱鋒和我成為了朋友。
記者:聽你的介紹,24年前的事仿佛就像昨天發生的一樣,您依然記憶猶新。雖然看似一次偶然的機會,但中韓兩國好像在私下已經開始了各種交流接觸。我相信正是因為這是順應歷史潮流的,所以這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李泰桓主任:在我身上似乎發生過很多偶然的事情。1995年,我曾被專門培養外交官的北京外交學院聘請為6個月的客座教授。后來由于我個人的原因,沒能久留。邀請函上寫有邀請日期,從9月1日開始,為期6個月,還寫有作為客座教授會獲得多少報酬的內容。我接受邀請之后,在中國滯留了一個月,以訪問學者的身份教授課程。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世宗研究所中國研究中心的主要業務與職能,以及與中國的哪些研究機構結成了友好關系,至今都進行過哪些交流活動。
李泰桓主任:世宗研究所成立已經有很長時間了。世宗研究所是世宗財團為追悼在20世紀80年代緬甸仰光事件中犧牲的政府人士而建立的研究所。仰光事件發生在1983年,研究所于1986年成立,與中國的交流則是從1993年開始的。
記者:中韓建交后的一年嗎?
李泰桓主任:是的。1993年8月與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現為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簽訂了研究交流合作協議,將近20年間一直保持著密切的交流。由于我負責研究中國,所以參加了大部分的交流活動。尤其是與中國現代國際研究所的緣分最深。當時還沒有訪問學者制度,但在2002年,他們制定了訪問學者制度以后,第一個邀請了我。
記者:那么您又一次成為了那里的首位訪問學者。
李泰桓主任:是的。雖然并非我所預料到的,但由于當時是剛剛出臺了訪問學者制度,又是我去的,所以我也就自然成為了首位訪問學者。當時的院長是陸忠偉。他重新整修研究所,蓋了新的建筑,并提議我作為訪問學者參與研究,我便欣然接受了這一提議,從而擁有了這次珍貴的經歷,也因此進行了很多交流?,F代國際關系研究所是一個擁有100余名研究員以及近400名(2002年基準)的職員的綜合性國際問題研究機構。
記者:每年都召開例行會議嗎?
李泰桓主任:每年都會在韓國或北京交替舉行會議。會議次數達20次,所以我們的合作關系也已有20年時間了。不僅互相交換了很多資料,人才交流也很頻繁。下面我來介紹一下世宗研究所中國研究中心。中國研究中心并非從很久以前就有的,是以組建中韓專家共同研究委員會為契機而建立的。我擔任中韓專家共同研究委員會的韓方執行委員長。所以世宗研究所就開始負責有關中國的研究,起著事務局的作用。在行使事務局職能的過程中,世宗研究所中國研究中心誕生了。
記者:世宗研究所在韓國國內以研究中國而著名。據我所知,世宗研究所通過各種研究,一直為兩國政府提供著很多寶貴的政策性建議。
李泰桓主任:的確如此。雖然我們研究所并不是國策研究機構,但由于一直帶有這一特殊目的,并擁有很長的歷史,所以一直在做很多與國家相關的政策提案。在與中國相關的政策上,中國研究中心秉承建立宗旨,刊發向中韓兩國首腦提出政策建議的報告。給大家看一下。至今為止,韓國與中國還未在在交流的同時共同研究過。在兩國外交部的全力支持下,兩國專家齊聚一堂共同研究尚屬首次。由于共同研究委員會是經兩國首腦協議后組成的,所以這本報告可直接報告給國家領導人。第1期與第2期已經完成了。
記者:是哪一年完成的呢?
李泰桓主任:從2009年開始至2010年完成了第1期報告。第2期報告于2011年2月開始,至2012年8月完成。報告從8月開始出版,11月截止。用韓文先完成的報告則為韓方報告,用中文先完成的報告則為中方報告,內容都是一樣的。第2期報告以不同的題目,分韓國方面與中國方面兩本出版。這一報告被分發至包括兩國首腦和外交部在內的主要政策機構。
記者:真是在非常重要的兩國關系發展過程中起到了繪制藍圖的作用。
李泰桓主任:在第2期報告的制作過程中,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也參與其中,所以意義重大。
記者:您一定非常重視中韓關系吧?
李泰桓主任:那一年剛好在舉行中韓建交20周年慶?;顒?。雖然8月24日是建交日,但為了考慮習主席的日程安排,慶?;顒痈臑?月末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此前中韓建交慶?;顒佣际窃诰频曛惖膱鏊e行,但那次因為習主席出席,所以是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習主席參加了我們的報告提交活動,并在人民大會堂和兩國專家一起合影留念。這張照片是完成第1期報告,首次召開兩國執行委員會議時的照片。我當時擔任韓方執行委員長,中方執行委員長是由社會科學院研究主任張蘊嶺擔任。
記者:習近平主席上臺以后,反腐運動正在進行當中。中國共產黨的部分高層因此落馬并受到處罰。您如何評價這一點?
李泰桓主任:反腐敗運動是習近平政府上臺以后提出的話題。我認為中國政府正在著重全力為掃除腐敗而努力著,這需要一個過程。雖然近來有不少關于周永康的報道,但拋開個人,可以看得出政府斬斷腐敗鏈的決心。我認為中國正在進行的反腐敗運動影響著整個社會。例如,以前沒有重視的問題現在開始重視了。像食品安全問題以及會議場所不允許選在奢華酒店等規定,會議用餐標準和酒水使用一切從簡。這是為了整治各種不正風氣而做出的努力。連外國人都能感受到中國的反腐之風,可見這將對中國社會產生很大影響。
記者:7月3日,習近平主席訪韓和中韓首腦會談引起了韓國國民的廣泛關注。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此次首腦會談的成果。
李泰桓主任:若將此次首腦會談看作去年首腦會談的延長線,那么此次會談便是一次更有深度、更有意義的首腦會談。我僅談談其中的幾點。從會談可以看到兩國首腦就中韓兩國今后是否可以加深合作伙伴關系進行過深思熟慮的痕跡,且各自獲得了一定的成果。加深兩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是一項重要目標。兩國首腦將合作伙伴關系分成4種,并一一列舉。兩國領導人并不僅僅局限于兩國間的問題,而是為了地區和平與安定以及共同發展而作出努力,創造出亞洲的新型合作框架。進一步說,此次首腦會談也是再一次確認雙方在國際事務上合作伙伴關系的良好契機。我認為在這些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最近日本安倍政權的右傾化步伐一直在持續。面對日本錯誤的歷史觀與慰安婦問題,以及解禁集體自衛權等行為,您認為中韓兩國可以在哪些部分進行協力互助?
李泰桓主任:兩國在很多方面可以進行協力互助。雖然在此次共同聲明的全文中沒有提及,但在附屬文件中包含對慰安婦問題的共同研究部分。這是明確地向日本發出了信息。日本應就歷史認知問題與慰安婦問題進行深刻反省與道歉,應共同為了亞洲振興而努力。我認為不能再縱容日本按照一貫作風走下去,這也將成為中韓兩國合作構建一個新型亞洲發展框架的契機。今后對于此類需要共同研究的內容則進行共同研究,以一種敦促日本改正錯誤的姿態,引導日本。這并非排擠日本,如果可以的話,應努力實現中日韓三國共同合作研究。由此可見,中韓間的合作關系具有重大意義。
記者:今年是中韓建交22周年。在22年間,中韓兩國關系廣泛而深刻的發展可以說是史無前例。您認為在今后的20年間,中韓關系又會如何發展下去?
李泰桓主任: 我從1990年開始到今天,一直關注著中韓兩國22年以來的發展歷程。這些年我一直往返于中韓兩國之間,在各種研究過程也發現在過去的20多年里,中韓關系得到了非常深入的發展。也由此可以期待在今后的10年、20年間,中韓關系將會邁向一個過去所無法比擬的嶄新階段。中韓兩國的交流不僅僅停留在國家層面上,兩國民間包括兩國專家網絡機制在內,也能向相互深入了解的關系發展,我相信這一定會實現。
記者:好的。非常感謝您的一番寶貴意見。今天的采訪就到這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