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e8eee"></li>
  • <li id="e8eee"></li>
  • <li id="e8eee"><tt id="e8eee"></tt></li>
    <li id="e8eee"><table id="e8eee"></table></li>
  • <tt id="e8eee"><table id="e8eee"></table></tt>
  • 2021年4月26日  星期一  天氣(北京/ ℃ | 首爾/ ℃)中文|English|French|Russian|Spanish|Japanese|Arabic|Korean

    人民網韓國頻道 >> 專題 >> 中韓交流

    中韓經協的跨越和新路線圖:共生和創新

    2014年10月08日08:40  來源:人民網-韓國頻道

      

        中韓教育交流

     

        隨著中韓兩國經濟交流日益頻繁,有必要建立更廣泛的文化教育項目的合作,以確保個人和較小機構間的大范圍互動,開創一個密切聯系兩國的紐帶。

     

        這樣的交流必須精心組織,著眼于未來。令人失望的是,中韓兩國間的許多交流僅限于正式會議或晚宴,無法建立長期關系,真正的思想交流,甚至在雙方所要學的東西很多的時候,也相當有限。因此,研究項目或計劃應以5年或10年為期,而且應該最大限度地確保中韓兩國學生、教授和政策制定者之間的直接合作(對話、合作論文、交換意見等)。

     

        另外,中韓兩國共同開發的項目應該涵蓋在一個更大的項目中,旨在創造一種新的文明,在經濟和環境都處于危機的時代,為我們指明新的方向。說合作的宗旨必須與整個世界相關,并不意味著合作與兩國文化無關。相反,我們應該發掘兩國文化寶藏,介紹給世界。我們要做的是重塑文明,整合西方科技傳統的長處與東方傳統所強調的可持續性、社會和諧和高瞻遠矚的觀點。

     

        最重要的是,中韓之間的研究應發掘傳統中可具體應用到當下的部分。一個極好的起點,是將研究與中韓歷朝歷代政府所為和政策結合起來,以考察如何應用到當代社會。鑒于中韓兩國都在世界史上留下了一些政府管理和創新機制,這樣的合作研究和開發項目充滿機遇。

     

        合作研究的四個領域為:

     

        -研究過去2000年中韓兩國政府管理、監督和制衡方面的范例,及其在當代的應用可能性。

     

        -研究東亞歷史上外交和國際關系策略及其對未來的啟示作用。

     

        -研究中韓歷史上灌溉和農業方面的技術技能,考量如何應用兩國傳統上可持續發展政策來解決當下環境問題。

     

        -研究傳統教育方法、師生關系和做學問方式,從中發現優秀做法,加以改良以便用于當今時代。

     

         好的政府運作、監督和制衡機制

     

        政府運作中的監督和制衡、科舉制度的采用,以及幾個世紀以來中韓兩國處理中央與地方關系的政策,為當代政府提供了大量反思的素材。

     

        盡管人們通常不會把民主與歷史上的韓國和中國聯系起來,但可以肯定在今天的民主形成過程中,中國起了巨大作用,而且這個“民主”可以直接視為希臘公民概念與中國行政、法治傳統的結合體。更具體一點,中國和韓國的公務員考試、上崗、輪崗的種種方法可以在世界上許多國家有效地實施,稍加修改可以解決反腐倡廉問題。中韓各個朝代都有顯著機制把家庭觀念引入政府結構,同樣也確保地方自治。

     

        對中韓不同朝代的好的政府進行深入對比研究,可以為現代政府改革提供可靠的具體建議??婆e制度可以作為政府有效反腐手段。在中國和韓國,都有具體事例表明科舉制度可以用來引進積極奉獻的年輕一代為政府服務。既然中韓著眼于未來,很顯然重釋歷史對未來決策十分有效,而不是簡單“套用”文化疏遠且問題重重的所謂“西方”模式??陀^評價中國和韓國的歷史也許是革新的最好途徑。

     

        外交與國際關系

     

        東亞的外交和安全建設似乎落入西方外交先例的窠臼。許多亞洲國際關系開創者很容易說我們重回冷戰老路,僅僅因為他們不知道其他先例。宋朝與他國的復雜關系,或者百濟和高句麗的外交,以及古代許多其他朝代都為東亞各國間和平穩定提供了借鑒,這些都與冷戰不同,而是提供了和平解決爭端的方法。

     

        中韓兩國學者共同研究外交史,能找出解決當前外交沖突的新途徑??傮w來說,在過去六百年里,東亞較之歐洲更成功地維持了國家間的和平關系。如果我們設想在未來建立一個創新的強有力的國際關系,以減少緊張局勢和誤解,琉球王國、遼、北魏也有先例可以借鑒。

     

        可持續性與農業

     

        中國和韓國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有機農作先例,這些有機農作是基于對土壤、水資源和人口的長遠觀點。兩國都有效率很高的產糧歷史——運用有機農作而不是人工化肥養活大量城市人口。既然全世界都在尋求回歸穩定生態系統的方法,那么東亞有許多可以學習和借鑒的做法。以首爾為例,直到20世紀,首爾還幾乎是完美的生態城市,消耗極少的能量,達到幾乎100%的回收利用。中國和韓國歷史中有許多有待我們發掘的寶藏。

     

        教育與研究

     

        傳統的中國和韓國提供許多創新且有效的方法來教育兒童和成人,其中許多可以用來改良我們現代教育體制。不同時代的中國和韓國在閱讀、背誦、作文和學術討論方面給新的教育革新以啟發。另外,傳統儒家教育以倫理道德為中心,從某種程度上說,現代社會在這方面已有缺失,對學習倫理道德的認識應該引入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國和韓國的書院制度,形成軌跡不同,可以作為參考來重塑大學,使大學再度成為學術研究、時事討論和倫理規范的中心。

     

        另外,傳統教育中的因材施教比我們今天的教育更人性化。傳統的“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師生關系對現代的師生關系有極高參考價值。

     

     

        作者:韓國慶熙大學教授 Emanuel Pastreich 貝一明

     


    (責編:實習生、梁倩)

    視頻速遞MORE

    高層動態更多

    韓總統樸槿惠會見荷蘭首相 簽署5項諒解備忘錄

    朝鮮日報中央日報東亞日報

    韓聯社韓聯社亞洲經濟

    韓民族日報韓民族日報電子新聞

    新聞排行娛樂新聞

    娛樂速遞韓流音樂韓國影視

    吳亦凡現身韓國機場飛赴東京電影節 被粉絲圍堵仍舊高冷范【組圖】
    无码不卡黄片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