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去年4月16日,韓國發生“世越號”沉船事故,之后韓國總統樸槿惠以電視直播的形式就國家改造發表了“對國民談話”,并承諾了十項改造方案。至今,事故已發生一年,十項改造方案實現了多少,韓國政府措施做得如何,韓國國民對社會安全的看法又有何變化?
改造對策實現九成 國民評價苛刻
據報道,去年5月19日,韓國總統樸槿惠以電視直播的形式就國家改造發表了“對國民談話”,當時在談到“世越號”事故時還流下眼淚,樸槿惠還承諾了十項改造方案。
十項改造方案內容分別為:新設國家安全處、解散海警、將安全行政部縮減為行政自治部、防止官僚黑社會(限制退休公職人員就業)、不承認破產的經營者重新接收方式的企業復活、對出現嚴重人員傷亡事故時處以嚴重刑罰、指定“國民安全日”、制定《世越號事故真相調查委員會組建特別法》、先由國家進行賠償后再行使索賠權、迅速處理《金英蘭法》(關于禁止貪污受賄和收受財物的法律)。
報道稱,其中,除了相關特別法案還滯留在國會的“對出現嚴重的人員傷亡事故時處以嚴重刑罰”以外,其余九項已實現。
雖然從表面上來看,當時的承諾實現了90%,但韓國國民對“國家改造項目”的評價很苛刻。在近日進行的一項輿論調查中,有77.4%的應答者稱政府措施做得不夠,很多人表示未看到政府按照當初主旨深入貫徹執行。
國家改組項目被指失敗 安全意識改善低
韓國國家政策、危機管理和安全等多種領域的學者和專家也對該項目進行了評價。韓國外國語大學教授樸載昌評價稱:“國家改組項目不符合時代精神。在高度信息化的社會里,政府卻企圖以中央集權的方式解決問題,由此導致失敗”。
他還補充說道:“國民被從政策決定和執行過程中排除。未能構建國民可以共同參與解決問題的結構。國政哲學本身就是錯誤的”。
首爾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樸元昊(音)也指出:“政府未能給國民帶著誠意處理的感覺,積弊隱藏在‘細節’中。這未能引領國民進行自發改善,無法解決”。
特別是“指定‘國民安全日’”被選為最惡劣的國家政策。這就是安全意識改善項目獲得最低分的原因。民間團體“韓國生活安全聯合”聯合代表尹善華(音)表示“這種舊時代的想法就是問題”。
政府改組系最大變化 《金英蘭法》獲認同
報道指出,“世越號”事故發生以后,政府表面上最大的變化就是改組。海警和安全行政部被解體,重新組建成國民安全處,再加上消防防災廳,現在變成一個龐大的部門。
專家批判稱,在此過程中,站在強化危險應對最前線的地方政府所具有的權限和力量的政策被推到后面。參與連帶聯合事務處長樸根龍(音)表示:“傳染病和產業災害等也都在安全處設立了統合指揮的系統。接著其他部門或地方政府的責任和權限反而變得模糊”。
此外,專家表示,“制定防止貪污腐敗法”獲得認同,因為現在還認為高層公務員和國會議員等腐敗依然很嚴重。成均館大學行政學系教授權祈憲表示:“雖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需要《金英蘭法》等防止腐敗的政策”。
事故頻發致國民不安 安全政策被指不具體
在“世越號”事故發生一周年之際,另一項輿論調查顯示,8成以上的韓國國民回答稱,今后還有可能發生像“世越號”那樣的大型事故,近3成國民認為發生事故的可能性“非常高”。
大多數人感覺“世越號”沉船事故前后的安全水準“差不多”。 4成以上應答者回答說“整體來看不安全”。
韓國延世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金皓起表示:“最近發生了江華島野營場事故等,世越號沉船事故之后發生安全事故也在頻發,國民感到越來越不安”,“雖然政府公布了關于國家安全的政策,但卻沒讓人感到政策的存在,非常不具體。所以國民們認為國家的安全方面政策還不夠周到”。
首爾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郭錦珠表示:“要想消除國民對安全的麻痹癥,政府除了要制定與安全相關的政策外,還要努力消除籠罩在我們整個社會的不信任危機,建立互信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