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7日電 日媒7日發表評論文章稱,圍繞韓國總統樸槿惠3月26日批準的反腐法案,韓國社會正在動搖。雖然這一法案受到了對貧富差距強烈不滿的韓國老百姓的歡迎,但在以絕對多數票通過該法案的韓國國會,卻出現了要求修訂和認為法案違憲的論調。
文章稱,雖然這是一次防止官商勾結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嘗試,但最終能否順利得以實施仍是未知數。
法案的全稱是《關于禁止接受不正當請托和財物的法律制定案》。該法案由韓國前國民權益委員長金英蘭提出,因此韓國媒體將其稱之為“金英蘭法”。
具體內容是,若從同一人手中單次收受1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5683元)以上,或1年合計收受300萬韓元以上的財物和請客招待,則處以3年以下徒刑或3000萬韓元以下罰款。
韓國國會3月3日以“226票贊成,4票反對”的絕對多數票通過了該法案。不過,無論是執政黨還是在野黨,在投贊成票的議員中隨即出現了不同的論調,事態以不同往常的形勢發展。
主張違憲的主要依據是法案“以一部分民間人士為對象”。不僅公務員,該法案的適用對象還包括私立學校的教職工和媒體工作者。律師協會認為:“僅以部分民間人士為對象違反憲法的平等原則,還涉嫌破壞言論自由”。
另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是“即便和業務無關,也會被問罪”。單次收受100萬韓元的財物雖然看起來不是小數目,但只要當局表示懷疑,無論與職務權限是否有關,任何人都可以被強制搜查。
為何議員會贊成這樣一個“滿是問題的法案”呢?日本教授奧園秀樹分析稱:“這是因為(韓國議員)害怕在明年春季大選之前被貼上‘違法腐敗縱容派’的標簽”。
樸槿惠政權使該法案獲得通過,并廣泛宣傳“禁止違法腐敗”。但是,在韓國國內不少觀點認為“要改變已滲透到社會的結構性慣例并非易事,估計很快會有人找空子鉆了”。
→→ 韓國反腐新聞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