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內需和出口條件惡化的影響,韓國中小制造業的開工率下滑至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的最低水平。雖然韓國政府一再下調基準利率,令市場內有大量流動資金,但韓國中小制造企業中,遭遇“資金難”的企業數量卻越來越多。
IBK經濟研究所12日對3169家職工數在5-299名之間的制造企業進行了關于“2015年8月中小制造業動向”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制造業的開工率為70.2%,同比下滑1.2%。
除了因春節休假工作日較少的2月外,該開工率創下了2009年8月(68.9%)后,時隔6年以來的最低值。
從企業規模來看,與中型企業(74.3%)相比,小型企業(69.3%)的開工率較低。在小型企業中,零散型企業(63.9%)相對更低。
中小制造業開工率低并非韓國最近才出現的現象。2011年韓國中小制造業的年平均開工率為73.7%,此后2012年(73.1%)、2013年(72.7%)、2014年(72.4%)逐年呈現下滑趨勢。
在經營環境不佳的情況下,中小制造企業的資金狀況也出現惡化。
在受訪企業中,表示資金狀況良好的企業僅有4.5%;相反,表示資金運轉困難的企業有31.0%,兩者的差額達26.5%,該差額是繼2013年2月后(27.6%),時隔2年6個月以來的最大值。
當問及為何遭遇資金運轉困難時,韓國國內銷售情況低迷(81.1%)、貨款回收狀況不佳(32.4%)、出口不振(17.2%)被選為主要原因。
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韓國陷入內需不振的泥潭,出口條件愈發惡劣,中小制造業全面遭遇經營瓶頸。
據分析,雖然受低利息和資金流動性增大的影響,銀行內的企業貸款額出現增長趨勢,但信用等級高的企業和信用等級低的企業資金兩極化越發明顯。
在這種情況之下,韓國政府表示內需恢復勢頭愈發明顯,并對日后的經濟恢復持樂觀態度。
?。ㄞD載自韓國亞洲經濟中文網http://china.ajunews.com/)
→→ 更多經貿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