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e8eee"></li>
  • <li id="e8eee"></li>
  • <li id="e8eee"><tt id="e8eee"></tt></li>
    <li id="e8eee"><table id="e8eee"></table></li>
  • <tt id="e8eee"><table id="e8eee"></table></tt>
  • 國際述評:樸槿惠之后的韓國政治光譜

    馬佳佳

    2017年04月01日09: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韓國法院3月31日凌晨簽發對前總統樸槿惠的逮捕令,樸槿惠隨即被移送至首爾拘留所,接受檢方進一步調查。這是繼1995年逮捕全斗煥和盧泰愚之后,時隔22年再次有韓國前任總統被逮捕。歷時4年多的時間,樸槿惠的總統之路以面臨囹圄之災而告終!皹汩然輹r代”究竟緣何終結?告別樸槿惠的韓國政壇又將面臨何種挑戰?

      跌宕起伏的總統之路

      2012年12月20日,樸槿惠成功當選,成為韓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統,其“40戰40勝”的選戰成績更為她贏得了“得票女王”的稱號。2013年2月25日,樸槿惠宣誓就職,正式開啟作為總統的執政生涯。

      2016年10月,“親信門”事件持續發酵,樸槿惠民意支持率急轉下降。2016年12月9日,樸槿惠接到國會的彈劾決議后,即刻停止行使總統權限。2017年3月6日,韓國“親信門”獨檢組公布了調查結果,認定樸槿惠與崔順實合謀從三星集團收受賄賂430億韓元。2017年3月10日,韓國憲法法院通過總統彈劾案,樸槿惠于兩天后搬出青瓦臺,前往私人住所。2017年3月31日,韓國法院下令逮捕樸槿惠。

      從深得民心、選戰全勝到民意盡失、遭彈劾下臺,再到被法院批捕、面臨牢獄之災,樸槿惠用4年多的時間走完了跌宕起伏的總統之路。

      彈劾背后的政治考量

      “親信門”無疑是導致樸槿惠遭遇“政治地震”的直接導火索,但隨著調查工作的推進,民眾的反對情緒不僅局限于對樸槿惠執政能力、個人操守和政治誠信的質疑,更是直接指向了韓國政治結構存在的嚴重弊病——財閥政治和權錢交易。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镕今年2月因涉嫌行賄等罪名被批捕,再次激起了民眾對韓國財閥與政府相勾結的強烈不滿。有專家分析指出,在各種復雜因素的交織之下,憲法法院通過對樸槿惠的彈劾案是一種政治宣判。

      隨著“親信門”和“受賄門”的不斷發酵,樸槿惠在民眾心中的形象和威信已降至冰點,社會反對呼聲持續增高,如果憲法法院不支持彈劾案,可能會引發韓國社會更大動蕩。

      也有分析指出,“親信干政”事件再次顯示出韓國政治結構存在的嚴重弊病,即韓國大財閥將觸角伸向政治。如果財閥政治勾結這一問題不予以解決,以后類似“親信干政”的政治丑聞難免會再出現。

      下臺后的負面遺產

      樸槿惠遭遇的政治風波并未結束,韓國政局動蕩、分裂影響還將持續。對于法院批捕樸槿惠,韓國各黨派的總統候選人議論紛紛,左翼政黨評價法理昭昭、報應不爽,右翼政黨則表示遺憾,保守進步陣營立場相左,政治光譜涇渭分明。在此前幾個月期間,“挺樸”“倒樸”兩派從街頭到報端的針鋒相對,也已令韓國社會出現很大裂痕。

      綜上所述,韓國國內目前在政治派別、內政外交等諸多方面存在分裂狀況,經濟發展也并不樂觀。在這種形勢下,縱使新政權上臺,內政外交的各種關系也難以在短時間內理順。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內,韓國國內局勢如何演進仍有待觀察。

      →→ 更多時政新聞

    (責編:李美玉、梁倩)

    精彩圖片

    无码不卡黄片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