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e8eee"></li>
  • <li id="e8eee"></li>
  • <li id="e8eee"><tt id="e8eee"></tt></li>
    <li id="e8eee"><table id="e8eee"></table></li>
  • <tt id="e8eee"><table id="e8eee"></table></tt>
  • 英媒:日韓在“慰安婦”問題上再起爭執

    2018年03月01日08:36  來源:新華網
     

    英國金融時報網2月28日報道稱,盡管韓國和日本兩國在2015年就“慰安婦”問題達成了“最終和不可逆轉”的和解,但韓國女性家族部部長鄭鉉栢近日在聯合國再度用“性奴”一詞來描述“慰安婦”。

    日本和韓國之間爆發了新的爭吵,此前鄭鉉栢使用“性奴”一詞來描述在二戰期間被迫在日本軍隊妓院工作的女性。

    日本表示,鄭鉉栢的這一用詞“完全不可接受”。在韓國外長在聯合國發表講話、提出所謂的“慰安婦”問題后,日本在27日再次出言抨擊。

    日韓的這一爭端突顯出,盡管日本和韓國在2015年12月就“慰安婦”問題達成了“最終和不可逆轉”的和解,但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兩個盟友在有關這些女性的遭遇的史實上仍存在極大分歧。

    日方抱怨隱含的意思是,和解不僅要求韓國停止對日本的批評,還要接受日本對歷史的表述。

    鄭鉉栢2月23日在聯合國表示,“保存和銘記日本軍隊性奴的記憶和經歷很重要”。日本外務省表示,這一表達“與事實不符,不應使用”。

    2015年的協議要求兩國避免在這個問題上互相指責或批評,包括在聯合國。然而,對基本事實缺乏共識意味著,一方的幾乎任何言論都會被另一方視為批評。

    日本政府堅持日本在1993年的聲明,即許多女性“在違反本人意愿的情況下被征募”,“在強制氛圍下,在慰安所過著痛苦的生活”。然而,日方也堅稱,沒有證據表明女性“被強行帶走”。日本政府還試圖對相關討論進行管控:每當英國《金融時報》在相關報道中使用“性奴”一詞,日方都會作出正式的投訴。

    日本新任駐美國大使杉山晉輔表示,他的首要任務之一是在美國巡回訪問,說服各市政府拆除“慰安婦”紀念碑。

    韓國也不容那些質疑韓方對日本軍隊系統性性奴役行為的陳述的人。一名教授在質疑是否所有女性都被強制奴役之后,在2017年10月被判犯有損害名譽罪。此案引發了有關言論自由的疑問。

    韓國世宗大學的樸裕河在2013年的一本著作中表示,一些女性在對具體工作條件不知情的情況下,自愿為日本工作。

    “樸教授使用了確定性的表述,讀者可能會將其視作事實,即大多數慰安婦自愿成為‘慰安婦’,為了金錢回報而從事賣淫活動,”法院表示。目前,樸裕河正就這一判決在韓國最高法院提起上訴。

    2015年,187名國際學者發表署名公開信,稱:“有證據明確證明,大量婦女在違背本人意愿的情況下被拘,并遭遇可怕暴行!边@封信聲明,一些歷史學家質疑日軍的直接參與程度,以及女性是否遭到強迫。

    然而,這封信總結道:“日軍‘慰安婦’體系的突出特點是其規模之大及軍方對它的系統化管理,還有就是在日本殖民和占領地區對年輕、貧窮、脆弱婦女的強征行為”。

    →→更多時政新聞

    (責編:李美玉、趙宇)

    精彩圖片

    无码不卡黄片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