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e8eee"></li>
  • <li id="e8eee"></li>
  • <li id="e8eee"><tt id="e8eee"></tt></li>
    <li id="e8eee"><table id="e8eee"></table></li>
  • <tt id="e8eee"><table id="e8eee"></table></tt>
  • “越賣越虧” 韓國擔憂“石化危機”

    2025年08月15日09:16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黎枳銀】韓國石化產業正遭遇近年來最嚴峻的生存危機。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石化原料生產龍頭企業——麗川石腦油裂解中心(下稱“麗川NCC”)今年3月從韓華集團和DL集團兩大股東獲資2000億韓元(1000韓元約合人民幣5.2元),不足半年后又提出追加3000億韓元的援助請求。雖然短期流動性壓力有所緩解,但韓國業內普遍擔心,這種“無底洞”式輸血難以長期維系,危機正加速向整個產業鏈及地方經濟蔓延。

      位于韓國全羅南道麗水國家產業園區的麗川NCC乙烯年產能在韓國排名第三。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由于過度依賴穩定的乙烯生產,該公司自2022年以來連續虧損,累計虧損達8200億韓元。8月初,企業暫停第三工廠運轉,如未能在本月21日前償還到期的3100億韓元借款,將面臨違約風險。

      危機并非個案?!冻r日報》稱,韓國石化“四大巨頭”——樂天化學、LG化學、韓華解決方案、錦湖石化2021年合計盈利9萬億韓元,但去年虧損8784億韓元,今年上半年再虧近5000億韓元,全年虧損或將擴大。受委托進行石油化工業務重組咨詢服務的波士頓咨詢公司代表合伙人金志勛預測道:“若當前蕭條持續,3年后僅有50%的企業能夠維持經營?!?/p>

      多位專家指出,本輪困境不同于以往的周期性低迷,而是結構性競爭力下滑所致。韓國乙烯生產以NCC裝置為主,成本高于資源型地區的直接制乙烯工藝。中東能源企業依托原油直接制乙烯的綜合煉化項目,以更低成本參與全球競爭。業內估算,中東產能的價格僅為韓國的三成左右,中國產品價格也比韓國產品低15%至20%。韓國企業陷入“越賣越虧”的困境,通用化工產品市場幾乎全面被壓縮。

      韓國《中央日報》稱,石化產業直接和間接帶動就業約40萬人,一旦一兩家大型企業停產或破產,將波及上下游數十家合作企業,對地方財政造成嚴重沖擊。

      據《韓國經濟》報道,在此背景下,多家企業以停產減產或剝離非核心資產維持現金流。過去一年,蔚山產業園區已有10家工廠停產或關閉;LG化學計劃出售麗川NCC二廠股份,并于8月宣布剝離經營十余年的水處理過濾業務。

      《中央日報》稱,石化與半導體、鋼鐵、造船同為韓國基礎產業,一旦被海外競爭對手占據市場,隨時可能卡住制造業供應鏈“咽喉”。學界普遍認為,政府應出手“救市”。首爾科技大學教授柳承勛建議,由政府主導推動企業整合和產業升級,否則地方經濟可能陷入系統性衰退。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正加快出臺后續支持措施,擬基于去年12月發布的《石油化學產業競爭力提升方案》引導企業推進裝置整合、業務剝離、設備關閉和并購等,并配套約3萬億韓元政策金融支持,其中包括1萬億韓元結構轉型專項資金。

      →→更多經濟新聞

    (責編:申玉環、吳三葉)
    无码不卡黄片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