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亞洲日報》9月8日文章,原題:1000韓元看一場電影?觀影優惠券撬動韓國影院復蘇 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以下簡稱“文體部”)近日宣布,與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聯合再次發放觀影優惠券。每張可減免6000韓元(約合31元人民幣),本輪共計發放188萬張。在獨立電影院的早場,折扣后票價僅約1000韓元(約合5元人民幣)。為提高使用率,本次優惠券將通過線上會員優惠券庫發放,每位觀眾可領取兩張,并在實際觀影時使用。數據顯示,在優惠券發放期間,日均觀影人次達到43.5萬,比發放前增加約1.8倍。
這樣低門檻的觀影方式,不僅吸引了更多觀眾重返影院,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獨立及小型影院的客源壓力。從個人體驗來看,這不僅是一種實惠的選擇,更折射出文化政策在激發消費、維系產業生態方面的實際意義。
與此同時,韓國政府對電影產業的支持力度正在不斷加大。文體部日前公布的2025年電影領域預算已確定為1498億韓元,為歷史同期最大規模(疫情緊急支援期除外)。新增預算將重點投向中等預算電影制作、電影企劃開發及獨立藝術電影放映等領域,并投入資金推動人工智能電影制作和虛擬制作工作室建設。這顯示出政策層面對產業復蘇的長遠考量,而非僅停留在短期刺激。筆者認為,觀影優惠券的持續發放與預算的顯著增加相輔相成,共同為韓國電影產業注入“雙重動力”。優惠券在短期內直接刺激觀眾入場,帶動票房和影院活力;預算則在中長期保障產業鏈條健康運轉,為創作者、獨立制片人及小型影院提供切實支持。即時拉動與長效扶持的結合,有望幫助韓國電影在低迷中尋找到新的平衡點。
隨著韓國電影市場逐步回暖,觀影優惠券已不僅是一項臨時措施,更是文化政策創新的體現。當政策與市場形成良性互動時,觀眾、影院與創作者三方都將成為受益者。未來,若能保持這一政策的延續性與穩定性,韓國電影有望在票房回升的同時,釋放出更廣泛的創作活力。(作者傅璐瑤)
→→更多文體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