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e8eee"></li>
  • <li id="e8eee"></li>
  • <li id="e8eee"><tt id="e8eee"></tt></li>
    <li id="e8eee"><table id="e8eee"></table></li>
  • <tt id="e8eee"><table id="e8eee"></table></tt>
  • 2021年4月26日  星期一  天氣(北京/ ℃ | 首爾/ ℃)中文|English|French|Russian|Spanish|Japanese|Arabic|Korean

    人民網韓國頻道 >> 專題 >> 中國企業在韓國

    中國產品在韓華麗轉身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

    2016年01月08日10:46  來源:人民網-韓國頻道

     

    華為手機Y6在韓熱銷。(圖片來自網絡)

     

      人民網首爾1月8日電(夏雪)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國,“中國制造”遍布全球。但以前一提起“made in China”,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國產品很容易和質量不好劃上等號。近年來,中國電子產品卻在通信技術領先世界的韓國獲得市場認可,受到了擁護國貨的韓國消費者的青睞,不斷創下銷售佳績。

     

      在韓銷售勢頭強勁

     

      華為手機Y6通過韓國移動通訊運營商LG Uplus登錄韓國不到半個月,銷售量已突破1萬部。開售當日的銷量為300部,第二天迅速增至500部。目前,Y6的日均銷量達700部,并一直保持著熱銷的勢頭。有韓媒這樣評論華為,韓國一直追擊諾基亞和蘋果,驀然回首,發現華為等中國企業已矗立身后。

     

      韓國三大綜合購物網站G-market、Auction和11街將小米評選為2015年熱銷商品品牌。11街手機及周邊設備方面負責人徐慧琳表示,小米手環去年9月8日在韓國正式上市后,1500個手環在4個小時內被搶購一空,人氣爆棚。韓國最大的門戶網站NAVER里有多個小米的粉絲社區,“韓國米粉”人數已達12.3萬人,快步追趕“果粉”與“星粉”的步伐。

     

      物美價廉受消費者追捧

     

      因為韓國人愛買國貨,再加上韓國本土的電子技術與銷售體制已經趨于成熟,人們購買電子產品時都會優先考慮本土品牌。那么中國電子產品是如何能走俏韓國市場的呢?制勝法寶就是其超高的性價比。

     

      華為Y6的出廠價僅為15.4萬韓元(約合人民幣850元),是在韓銷售的智能手機中出廠價最低的一款產品。盡管價格低廉,Y6卻擁有5英寸HD屏幕、1GB內存、2200mAh容量電池等配置,毫不遜色于韓國本土的智能手機,被韓媒評為性價比極高的一款產品。此外,韓國《亞洲經濟》報道稱,實際上華為智能手機的部分技術實力已趕超韓國,華為去年推出的大屏幕手機“Mate S”搭載了壓力觸控屏,而該技術三星和LG尚未啟用。

     

      韓國國產移動電源售價一般都在5萬韓元(約合人民幣275元)以上,而小米投放到中國市場的價格卻不到2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10元)。雖然當時小米在韓國沒有代理商,但是隨著“物美價廉”的口碑在韓國國內傳開,代購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在韓國各大購物網站上都能看見小米移動電源的身影。緊接著,小米手環、耳機、體重計等各類產品開始在韓國流行。

     

      韓國消費者也開始對“中國制造”刮目相看。郭某是韓國某購物網站創始人,他在商店和網站上分別購買了小米手環和充電寶。最開始他只是驚訝于小米低廉的價格,但是后來更令他驚嘆不已的是小米的設計和商品性與高價的商品相比絲毫不遜色,有的方面甚至更加突出。他還告訴本網記者,據他了解,購買小米產品的消費者基本沒有不滿意。

     

    韓國各大網站都在銷售小米產品。(圖片來自網絡截圖)

     

      韓國企業被逆襲

     

      隨著華為、小米等中國品牌打開韓國市場的大門,TCL電視機、格蘭仕家電、北汽福田皮卡車等中國產品也緊隨其后進軍韓國市場。過去以廉價生活用品為主的中國產品似乎在一夜之間已經延伸至汽車、家電等領域,迅速滲透韓國市場。越來越多“走出去”的中國品牌正發起對韓國企業的逆襲,完成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華麗轉變。

     

      韓國《中央日報》報道稱,“中國制造=粗制濫造”的固有觀念正在逐漸消失,性價比高是“中國制造”的新形象,并已經擁有大批忠實的擁躉者。隨著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的生效,越來越多的中國產品將迅速涌入韓國市場,韓國消費者也將自然而然地開始重視性價比,這對于韓國企業來說是一場巨大的危機。

     

      首爾大學產業工學系李正東教授認為,對于韓國企業來說,最大的危機不僅是現在眼前的華為和小米,而是在中國不斷涌現的那些不懈努力、積極研發、想要超越華為和小米的新興企業。韓國企業應該好好研究對比中國企業獨有的產品,不斷提升自己的工業模式。

     

      →→ 相關新聞延伸閱讀


    (責編:實習生(宋芳玉)、梁倩)

    視頻速遞MORE

    高層動態更多

    韓總統樸槿惠會見荷蘭首相 簽署5項諒解備忘錄

    朝鮮日報中央日報東亞日報

    韓聯社韓聯社亞洲經濟

    韓民族日報韓民族日報電子新聞

    新聞排行娛樂新聞

    娛樂速遞韓流音樂韓國影視

    吳亦凡現身韓國機場飛赴東京電影節 被粉絲圍堵仍舊高冷范【組圖】
    无码不卡黄片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