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亞洲消費傾向調查:中國年輕人最熱衷網購 進口產品具有吸引力
《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實施了“亞洲10國(城市)年輕人調查”,調查了亞洲主要國家城市20~29歲年輕人的消費傾向。結果顯示,平均近一半的亞洲年輕人每周至少會有1次網上購物。智能手機的普及、上網環境的改善和配送便利性的提高起到了推動作用。網購的商品涵蓋飲料食品、家電產品和化妝品等諸多商品,電子商務作為年輕人的消費平臺,其存在感進一步提高。
每周網購1次以上的人整體平均達到49.2%,比上次調查(2014年11月)提高5.7個百分點。
“我沒有哪天不在網上買點東西的”,中國上海的一名女白領表示。她在網上買衣服和電影票等,購買的商品和服務多種多樣。
在中國,每周網購1次以上的用戶達到68.6%,在調查對象的10國中比例最高。以阿里巴巴為例,移動端用戶人數在2015年底達到3.9億人,1年內增加了約50%。
在此次調查中,中國年輕人平均每天的上網時間達到5.6小時。菲律賓和泰國超過了8小時,大幅超過日本的4.2小時。
從信用卡的持有率來看,10國平均為70.1%,比上次調查時提高6個百分點。網購環境正在進一步完善中。
在網購中,進口產品等多樣化的商品群也對年輕人具有吸引力。
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生活的納迪亞?黛比娜(音譯)經常在印尼購物網站Tokopedia上買化妝品等。每次的消費金額大約為10萬~50萬印尼盾(約合人民幣50~250元)。納迪亞?黛比娜表示,“商場還未發售的東西也能在網上買到?!?/p>
在韓國,每周網購1次以上的用戶達到66.7%,首爾的一名公司職員裴彩允(音譯)最近開始在韓國的“Coupang”上購買衛生紙等日用品。消費累積到一定金額后,可享受免費的當日配送服務。對于工作繁忙的裴彩允來說再合適不過。
新加坡半數以上的年輕人每周至少網購1次。自2015年起,當地電商巨頭RedMart等相繼推出了1小時內到貨的服務。在網站合作超市等商家選購好商品,專業人員將在全部采購完之后配送。
以實體店為主的流通業也開始加強電商業務。韓國大型超市易買得(E-MART)計劃投入1500億韓元,年內在首爾近郊建成電商專用的物流中心。在亞洲,美國亞馬遜等歐美巨頭仍未進駐的地區還很多。競爭或將日趨白熱化。
亞洲10國(城市)年輕人調查概要:對象為中國(上海)、印度(孟買)、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泰國(曼谷)、越南(胡志明市)、菲律賓(馬尼拉)、馬來西亞(吉隆坡)、新加坡、日本(東京)、韓國(首爾)各200名20~29歲年輕人,共2000人(男女各半),由日經調查公司通過網上調查方式實施。調查時間為2016年2月底至3月中旬。
→→ 更多社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