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e8eee"></li>
  • <li id="e8eee"></li>
  • <li id="e8eee"><tt id="e8eee"></tt></li>
    <li id="e8eee"><table id="e8eee"></table></li>
  • <tt id="e8eee"><table id="e8eee"></table></tt>
  • 2021年4月26日  星期一  天氣(北京/ ℃ | 首爾/ ℃)中文|English|French|Russian|Spanish|Japanese|Arabic|Korean

    人民網韓國頻道 >> 專題 >> 熱點專題 >> 韓國那些事

    “厭惡情緒”蔓延令韓國社會擔憂 兩極化催生病態心理

    2016年06月01日08:34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陷入厭惡情緒的韓國社會,受傷的是弱者”,韓國《首爾新聞》5月31日以此為題報道稱,目前各種針對特定人群和集團的“厭惡情緒”在韓國社會蔓延開來,這種“厭惡情緒”的特點是“欺軟怕硬”,即對強者恭而敬之,對殘疾人、女性、老人等社會弱勢群體卻極盡刁難、嘲諷甚至歧視,形成“弱者相欺”的病態社會現象。

     

      一名殘疾人向記者講述了自己不久前發生的一段經歷。當時,他正準備乘坐電動輪椅進一家餐廳吃飯。店主稱輪椅會占用空間、妨礙其他客人走動,所以不準他在此用餐。雖然他一再強調輪椅僅占一張小桌子的空間、不會影響到其他人,但最終還是被禁止入內。不僅如此,店主甚至表示,“如果餐廳里有殘疾人,會影響做生意”。不僅在餐廳,日常生活中殘疾人也經常遭受各種人的“厭惡”。有一次在地鐵通道里,一名路人對他吼道:“真礙事,為什么不在家而是出來添亂?!迸赃叺囊晃焕险呱踔琳f:“現在不是有很多人都安樂死了么……”

     

      一些外國勞工也遇到了類似情況。對來自東南亞國家的勞工,一些韓國人會貶稱其為“屎南亞”(韓語中的“東”與“屎”諧音),稱巴基斯坦勞工為“巴蟑”,即來自巴基斯坦的蟑螂,而稱中國人為“臟鬼”(來源于“掌柜”)。一名尼泊爾勞工氣憤地說,“我第一次去便利店時,店主以為我是韓國人,開始說的是敬語。但后來知道我是外國人后,就不再使用敬語了”。在工作中,一些外籍勞工向雇主提出正當合理的要求時,往往會得到這樣的回復,“不愿干,就回你的國家去”。

     

      《首爾新聞》援引專家的話稱,隨著韓國社會兩極化現象加深、競爭日益激烈,心理極度壓抑的一些韓國人開始將憤怒情緒發泄到他人身上,不過他們不敢得罪強者,而是將矛頭指向比自己弱勢的人群或同等處境的人,形成“弱者欺負另一個弱者”的社會病態現象。

     

      一些專家認為,隨著韓國社會結構固化,人們感到很難再有晉升上層社會的機會,遂對未來失去信心,進而產生各種“受害意識”,而人們往往通過“厭惡、歧視比自己更弱的人”這種方式來將這種“受害意識”宣泄掉,這就是目前蔓延韓國社會的各種“厭惡情緒”的本源。

     

      《首爾新聞》稱,為了防止各種“厭惡”情緒在韓國社會繼續蔓延,韓國各界呼吁盡快出臺相關法律加以遏制。有些人建議參考歐洲國家的一些相關規范。比如在德國,如對特定民族、人種、宗教集團進行惡意誹謗和侮辱,最高將被判處3年徒刑。英國、法國等國也將這種帶有厭惡情緒的言行視為犯罪。韓國建國大學法學院教授韓祥熙認為,當務之急是先制定“禁止歧視法”,將那些帶有厭惡情緒的言語定性為“歧視”,并加以懲戒。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曾欣】

     

    →→ “韓國那些事”相關新聞延伸閱讀


    (責編:李美玉、梁倩)

    視頻速遞MORE

    高層動態更多

    韓總統樸槿惠會見荷蘭首相 簽署5項諒解備忘錄

    朝鮮日報中央日報東亞日報

    韓聯社韓聯社亞洲經濟

    韓民族日報韓民族日報電子新聞

    新聞排行娛樂新聞

    娛樂速遞韓流音樂韓國影視

    吳亦凡現身韓國機場飛赴東京電影節 被粉絲圍堵仍舊高冷范【組圖】
    无码不卡黄片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