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朝鮮日報》的報道,《環球時報》記者進行一番了解后發現,建國大學確實開設針對中國留學生的課程,如韓國史和首爾歷史與文化課。這兩門課程涉及許多專業術語,包括各朝代名稱、君王的名字和戰爭名稱等,如果用全韓語教學,會對剛來韓國交換或進修的中國學生帶來認知不便。該課程由韓語水平較高的中國教授用中韓雙語進行授課。之所以不讓韓國學生申請,是因為有同樣的課程由韓國老師來教授。
在漢陽大學ERICA校區開設的機械工學專業課程,更類似于輔導課。據相關人士介紹,ERICA校區有研究生給本科生輔導的項目,申請該項目的確實只有中國學生。除了機械工學專業,該校的經管、設計、語言類專業都沒有開設中國學生專屬課。另外,該校有只面向外國留學生的課程,不面向韓國學生是因為此類課程一般是關于韓語學習的。
據《朝鮮日報》報道,2014年在建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是1235名,慶熙大學為1689名,漢陽大學是1330名。許多韓國大學表示,中國學生數量增多,和韓國學生一起上課,可能對他們的學習效率產生影響,因此調整課程設置。一名大學工作人員指出,雖然中國留學生對這類專屬課程適應程度較高,但中國學生也會抱怨“和韓國學生沒有交流,中國人聚在一起上課,沒有留學的感覺”。針對此類反饋,韓國大學每年都會在課程設置上做相應的調整。(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濟冬)
→→ 留學動態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