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民網首爾9月6日電(夏雪) 走進韓國首爾明洞的地鐵站,碩大的燈箱廣告映入眼簾,一部手機出現在屏幕中央,遠遠就能看見搶眼的標志“HUAWEI”。作為“中國智造”的代表企業華為已經成功走進了韓國市場。
在三星家門口安營扎寨
今年是華為進入韓國的第13個年頭。華為從2002年開始進軍韓國通信市場;2007年建立法人,逐漸擴大企業的營業范圍;2014年9月在韓國推出的首款智能手機,實現七萬臺的銷量,在韓國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有韓國媒體稱,華為把手機廣告做到了三星的家門口,是對當前全球手機霸主三星電子發出的正面挑戰。
但是,華為一路走來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雖然中國現在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中國制造”遍布全球,可是一提起“made in China”,很多人的印象是一些廉價低端的商品,中國企業也很容易被和質量不好劃上等號。尤其在通信技術領先世界的韓國獲得市場認可更是難上加難,韓國人擁護國貨,再加上韓國本土的電子技術與銷售體制已經趨于成熟,人們在購買電子產品時也會自然而然會優先考慮韓國品牌。
華為韓國CEO丁能在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表示,最初進入韓國市場難度很大,但是華為沒有放棄,而是不斷建立跟客戶的理解信任和充分溝通,根據本地消費者的需要,把優質創新的解決方案在韓國落地,用誠意和實力去打動每一位客戶。他還提到,華為的業務范圍在不斷擴大,從通訊設備擴展到智能電子商品,此外,還將與電影后期制作公司以及韓國KBS、SBS等電視臺合作,涉足領域越來越廣。對此,丁能表示,在韓國剛開始的十年,華為的客戶只以通訊公司為主,但是現在受眾面已經可以覆蓋韓國五千萬國民。
華為作為高端“中國制造”的代表,歷經了韓國市場的鍛煉和打磨,不斷提升了自身發展的層次和能力。并憑借品牌、創新和技術進步讓韓國消費者對“中國制造”開始刮目相看,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華麗轉身,翻開中國科技服務世界的新篇章。有韓媒這樣評論,韓國一直追擊諾基亞和蘋果,驀然回首,發現華為等中國企業已矗立身后。
履行社會責任 播種未來種子
華為在進軍韓國市場的過程中,時刻注意履行社會責任,尊重當地文化習慣,樹立了良好的中國企業形象。
華為韓國CEO丁能告訴記者,現在華為韓國分公司有100多名員工,其中韓國人的比例高達75%。不僅如此,公司經常舉辦“家庭日”等活動,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使員工及其家屬感受企業文化,使員工家屬放心,展示員工、團隊的工作業績與成就,由此激發員工及其家屬的自豪感,更會贏得家屬對親人的理解與支持。
此外,華為積極回饋社會,在韓國政府的指導下為社會做貢獻。2015年2月,華為與韓國教育部合作積極地啟動了“播種未來種子”項目,選拔20名優秀的韓國大學生赴中國學習交流并參觀華為總部。在為期一個月的培訓中,韓國學生在學習通信知識的同時,還了解到中國的文化。華為不但播下未來通信人才的種子,也播下中韓兩國友誼的種子。
華為憑借著其在電信領域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改變韓國以及更多國家對中國企業的認知,推動中國企業紛紛走出國門積極開拓海外市場。華為的成功,不僅為中國打造了一張全球高科技行業名片,也象征著“中國制造”走上了“中國智造”的道路,并將越走越遠。
→→ 相關新聞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