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要修復政治和安全互信缺失。受歷史和冷戰因素影響,這一地區至今仍存在域外國家主導的軍事同盟,其動向和意圖給東亞地區的長治久安帶來不確定性。特別是作為冷戰產物的日美軍事同盟,在冷戰終結四分之一世紀后,不僅沒有退出歷史舞臺,反而有不斷強化之勢,這進一步稀釋了中日韓之間的政治互信。中日韓有責任共同打造和守護東亞地區和平家園,這需要克服在政治和安全問題上的猜疑,避免戰略誤讀誤判,個別國家更要避免被他人當槍使。
三是要克服國民感情隔膜。個別政治家的短視,不僅導致國與國之間政治互信受損,也人為地給三國之間的國民感情制造了隔膜。今年10月,中日民間一份聯合民調顯示,盡管較以往民調結果略有改善,但仍有約八成中日民眾對彼此國家印象欠佳。而根據5月的一項韓日民間聯合民調,七成韓國人和半數以上日本人對彼此國家印象不好。國之交在于民相親。去年,中日韓三國人員往來突破2000萬人次大關,只要政治家以身垂范,輿論多些善意和建設性意見,假以時日,中日韓國民感情的改善也會水到渠成。
在此次領導人會議發表的《聯合宣言》結尾,三國領導人表達了“期待日方接任2016年三國合作協調國”的愿望。萬事開頭難。中日韓合作已在首爾開了一個“全面恢復”的好頭,接下來各方應恪守《聯合宣言》中“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保持這一來之不易的良好勢頭,在明年將三國合作推上新的臺階。(記者馮武勇)
→→ 相關新聞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