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東亞日報
人民網5月20日訊 韓國一項研究稱,社交網絡上,男女的語言表達方式有差異。
日前,韓國啟明大學韓語教育學院教授樸先宇(音)發表了一篇題為《社交網絡文本信息中語言學的兩性特點》的論文,并在論文中指出,社交網絡上男性與女性的表達方式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表情符號與標點符合的使用頻率上。
為了了解社交網絡上韓國男性與女性語言表達方式的差異,樸教授在Facebook上按照性別分別收集了200條評論,并按照4個年齡層(10多歲、20多歲、30多歲和40多歲)進行區分,分析其差異。結果表明,在文本長度上,男女并無明顯差別,但在表情符號、標點符號等非語言的、視覺符號的使用方面,女性的使用頻率更多一些。
另據調查,男性平均發表文本的長度為41.18字節,女性則為41.61字節,這與“曾經手機(非智能手機)只能發文字信息的時代,女性比男性所發文字信息更長”的分析結果相反。
對此,樸教授表示,過去手機信息不論長短,統一收取每條30韓元(約合人民幣0.17元)的信息費;如今人們會定制流量包或使用無限流量的月套餐,數據流量費用低廉,因此不會為了省錢而一味將所有內容壓縮到一條信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