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是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50個州、波多黎各自由邦和關島等眾多海外領土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美國國土面積約93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3.2億人,是一個多元文化和多元民族的國家。美國的官方語言為英語,首都為華盛頓。
美國是世界最發達的國家,是目前唯一的超級大國,擁有高度發達的現代市場經濟,其國內生產總值和對外貿易額均居世界首位。2001年美國經濟在經歷長達十年的增長后陷入短暫衰退,之后進入新一輪繁榮期。2007年美國經濟下行因素增多,7月次級房貸危機全面爆發。2008年9月美國次貸危機迅速升級演變成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金融系統損失重大,信貸市場迅速萎縮,實體經濟深度衰退,市場信心受到嚴重影響,創近60年來最嚴重衰退紀錄。奧巴馬政府上臺后實施大規模刺激經濟計劃,2009年下半年起美國經濟金融形勢開始好轉,國內生產總值恢復增長。2010年美國經濟繼續復蘇,全年GDP增長率達2.5%,經濟總量基本恢復至危機前的水平。2011年美國經濟繼續保持溫和復蘇勢頭,全年經濟增長率為1.6%。2012年以來,美國經濟繼續保持增長勢頭,當年GDP達到16.15萬億美元,年增長率達到2.2%。而另一方面,美國經濟也面臨著去杠桿化仍未完成、投資和消費信心不足、國債上限再次觸頂以及歐債危機反復發作、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等內外問題。2013年美國經濟繼續保持溫和增長,當年GDP達到16.66萬億美元,全年GDP增長率達到1.5%。2014年,美國GDP達到17.34萬億美元,實現2.4%的增長,為四年來最佳水平。
在政治方面,美國推行共和制政體,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奧巴馬政府執政后,將應對經濟金融危機作為首要任務,相繼推出“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和“金融穩定計劃”等政策措施,實施“量化寬松”等非傳統貨幣政策,以穩定金融市場、刺激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高度重視能源、氣候變化等問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推行創新戰略,倡導發展綠色經濟;完成醫保、金融監管等經社改革立法,推進教育改革。
日本
日本國(Japan),是由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四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的君主立憲制國家,面積37.8萬平方千米,人口達1.27億,以和族為主體民族。日本的官方語言為日本語,首都為東京。
日本是世界第三經濟大國。2013年,GDP達到4.91萬億美元,年增長率達1.6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3.86萬美元。進入2014年,日本經濟出現下滑態勢,GDP達到4.60萬億美元,年增長率達-0.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3.61萬億美元。
在經歷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日本于2010年確定了今后十年的經濟增長戰略,將通過推動重點領域的發展,實現內外需共同支撐的經濟增長。截至2012年底,日本對外凈資產創歷史新高,連續22年位居世界最大債權國。2013年1月11日,日本政府決定推出總額20.2萬億日元(約合2262億美元)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以克服通縮、刺激經濟增長。1月22日,日本央行決定引入2%的通脹目標,同時決定自2014年起實施每月定期購入資產的“無限期”貨幣寬松措施。截至2014年底,國債等日本政府債務規模達到1029.92萬億日元,由日本政府、企業及個人投資者所持有的海外凈資產額也再創新高,連續24年成為全球最大海外凈資產國。
日本的政治體制實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天皇為國家象征,無權參與國政。國會是最高權力和唯一立法機關,分眾、參兩院。內閣為最高行政機關,對國會負責,首相(亦稱內閣總理大臣)由國會選舉產生,天皇任命。目前日本由自民黨和公明黨聯合執政,執政黨在眾議院和參議院均占據穩定多數席位。
日本現任首相為安倍晉三,自其2012年底上臺以來,在經濟上主要推行超寬松貨幣政策、靈活財政政策和以結構改革為中心的經濟增長戰略;而在政治上則高調推動修憲,試圖以變通的方法修改憲法解釋來解禁集體自衛權;在外交領域則施行“地球儀外交”,強化修復日美同盟,遍訪東盟國家,大力推銷“價值觀外交”。
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是由16個聯邦州組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為35.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8100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德國的官方語言為德語,首都為柏林。
德國是經濟發達的國家。以美元匯率計算的話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也是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為出口導向型的經濟,是世界貿易大國,同23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貿易關系。德國的出口額在2003年之后,連續六年保持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地位。外貿長期順差,2007年德國出口額達9691億歐元。以企業營業額排名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有32家企業的總部設于德國。德國DAX指數則由30家市值最大的德國公司組成。德國具備專業技術的中小型企業也相當重要,約有1000家此類企業在各領域居領先地位而被認為是隱形冠軍。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德國經濟保持增長態勢,但在2012年后,德國經濟增長則迅速回落。2012年,德國GDP同比增長0.9%,13年僅為0.11%。2014年,德國經濟出現回暖,GDP接近3.8萬億美元,增長率提升至1.6%。
德國的國家政體為議會共和制。聯邦總統為國家元首,議會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組成。聯邦議院行使立法權,監督法律的執行,選舉聯邦總理,參與選舉聯邦總統和監督聯邦政府的工作等。聯邦議院選舉通常每四年舉行一次,在選舉中獲勝的政黨或政黨聯盟將擁有組閣權。聯邦憲法法院是德國憲法機構之一,是最高司法機構,主要負責解釋《基本法》,監督《基本法》的執行,并對是否違憲作出裁定。德國實行多黨制,主要有德國社會民主黨、基督教民主聯盟、自由民主黨、德國共產黨、德國共和黨等政黨。目前德國政府由默克爾領導。2013年9月,聯盟黨贏得41.5%的選票,三度勝選,同年12月,默克爾再次連任新一屆聯邦政府總理。
法國
法蘭西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France),由位于西歐的本土和位于南美和南太平洋的海外領土組成,面積達63.3萬平方公里,是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6626萬,是歐洲第二人口大國。法國的官方語言為法語,首都為巴黎。
法國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之一2013年,法國GDP增長0.66%,達到2.81萬億美元;2014年,法國的GDP達到2.82萬億美元;。法國在核電、航空、航天和鐵路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鋼鐵、汽車、建筑為其工業的三大支柱。法國的核能、石油化工、海洋開發、航空和航天等部門近年來也發展較快。核電設備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術位居世界第二,而航空和航天工業位居世界第三。法國還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產品和農業食品出口國。法國中北部盛產各類谷物、蔬菜和油料,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是包括葡萄在內的水果主產區。法國已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農業生產率很高。農業食品加工業是法國對外貿易的支柱產業之一。服務業在法國的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服務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5%以上。
法國實行半總統制半議會制政體,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任期五年;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組成,擁有制定法律,監督政府,通過預算,批準宣戰等權力。法國是多黨制的國家。2012年6月,社會黨及其外圍政黨在的國民議會選舉中最終奪得314席,超過議會總議席半數,自此,社會黨在贏得2011年參議院部分換屆選舉、2012年總統選舉和此次國民議會選舉之后,擁有了總統、總理、參眾兩院等現行所有政治體制的權力,法國歷史性地由左派全面執掌政權?,F任法國總統為奧朗德。
法國在歐洲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在18世紀至20世紀早期是僅次于大英帝國的世界第二強國。當今的法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洲聯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八國集團和《申根公約》成員國,更是歐洲大陸主要的經濟與政治實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