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人類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制造了大量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導致氣候變化問題越來越嚴峻,人類發展前景因此面臨著巨大挑戰。
1979年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第一次世界氣候大會上,科學家警告說,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將導致地球升溫。氣候變化首次作為一個受到國際社會關注的問題提上議事日程。
2005年2月12日,一名抗議者頭戴防毒面罩走在倫敦街頭的游行隊伍中,譴責美國政府堅持拒絕執行《京都議定書》的立場。(新華社記者程敏攝)
1992年5月日,聯合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就氣候變化問題達成公約,并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通過, 1994年3月21日生效。
目前,195個締約方加入《公約》。中國于1992年6月11日簽署該《公約》。簽署該《公約》的國家被稱為《公約》締約方,歐盟作為一個整體也是《公約》的一個締約方。公約的常設秘書處設在德國的波恩。
2010年10月9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在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岳月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