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年菜撈起“好意頭”
有一道前菜,還真是只有過年才有,那就是本地的特色年菜——撈魚生
新加坡華人過春節,那個熱鬧,是一點都不輸給兩岸三地的。在餐桌上尤其如此。由于新加坡是個移民城市,各自家庭的年夜飯,必定因各自家鄉的不同而各有特色。但華人的習慣卻是一樣,那就是除夕這晚的團圓飯,必定是最豐盛,而且必定要有一些平時不常吃到的菜,這樣才能吃出過年的感覺。
而團圓飯,通常是指一大家子人齊聚一堂,團團圓圓在家中享用豐盛的一餐。但由于現代人忙碌,本地很多家庭已不像從前,不再自己動手烹煮年夜飯了,而是到酒樓餐館與家人聚餐。這也就給了酒樓餐館大顯身手的機會。尤其是過年不僅有各家各戶的團圓飯,還有大大小小公司和企業的收工宴、開工宴。平時無論怎么省錢或摳門,這時為了討個好意頭,公司的老板們也都不會過于吝嗇。所以,餐飲業在這期間,真的是要多旺有多旺。
說起酒樓餐館的年菜,那也是各有特色。最近這些年比較流行的年菜,是源自香港新界的盆菜。據說這道菜和南宋最后一個小皇帝有關。當時這位可憐的皇帝為躲避元軍,南逃時經過新界,當地村民都想好好款待他,卻一時找不到器皿,于是只好用一個大木盆,盛滿各家提供的好菜,一并端給皇上。于是就有了盆菜。
盆菜的用料沒有特別規定,但通常要把食材一層疊一層,由下而上排好。最下一層一般是最能吸收醬汁的食材,如蘿卜、豬皮等,再往上可以排魷魚、雞肉、冬菇、發菜等,然后澆上湯汁,用大砂鍋燉煮保溫。傳統盆菜多以豬肉為主,很少放海味;但是現在海參和鮑魚已成了不可少的主料。如此豐盛的一盆菜一上桌,后面的菜也就可吃可不吃了。
盆菜雖然不便宜,但平時想吃還是有的。不過有一道前菜,還真是只有過年才有,那就是本地的特色年菜——撈魚生。嚴格來講,這道菜也是源自廣東。相傳以前江門有幾個農民捕到一條鯇魚,由于擔心回家路途遙遠,活魚變死魚,有失鮮美,于是幾個人就把鯇魚現宰了切片,并以田間的蔬菜夾著生魚片一起吃,果然味道極好!
于是,這種吃法就流傳開來,成了小有名氣的江門魚生。不過處理生魚片要非常講究,保鮮很重要,否則一不小心就會滋生細菌,導致食客上吐下瀉。在出了幾次事故后,香港和廣東的酒樓就不再賣魚生了。反倒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在新加坡本地號稱“四大天王”的四位廣東師傅,改良了魚生的配料和做法,推出后作為年菜大受歡迎。
改良后的魚生,魚片多用三文魚;盤底主要是胡蘿卜絲和白蘿卜絲,其他配料和調料有花生碎、干果、脆片、香油、五香粉、胡椒粉、酸甜醬等。上菜時,服務員會端上盤底當場撒配料放魚片,邊撒還要邊喊相應的吉利話:鴻運當頭、年年有余、五福臨門、大吉大利、甜甜蜜蜜、遍地黃金……然后,賓客們圍在一起,把撒好配料的魚生一起撈起,撈的越高越好,邊撈還要邊喊:撈??!發??!
如此這番,不但配合了新春氣氛,撈出了十足的好意頭,也將冷藏保存的生魚片和各種配料充分攪拌,美味的發財魚生也就當場完成了。原本這道年菜是從年除夕撈到初七,尤以初七撈魚生的人最多??墒呛髞響櫩鸵?,從臘月下旬就開撈,一直可以撈到正月中,由此也可見本地華人有多么喜歡這道年菜了。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李葉明發自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