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當下,春節,依然是一年中最溫暖的時光。很多人在煞費苦心地尋找“年味”的時候,可能忘了,年味其實就在回家的旅途中,在春晚的舞臺上,在那頓香噴噴的年夜飯里。
對身居海外的華人來說,年夜飯不僅包含對團圓的期盼,更有著吃不盡的鄉愁。而那些和中國一樣有著“過年”傳統的國度,人們也賦予了年夜飯無限的希冀和祝福。
美好的一年,從年夜飯開始。
韓國:最是美味年糕湯
韓國人經常開玩笑地說:“不吃年糕湯就不算過年”
春節快要到了。在中國時,我經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就是“韓國也過春節嗎?”是的,春節不僅是中國的最大節日,也是韓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韓國稱春節為“Seol-nal”,是農歷正月初一。與中國不同的是,國家規定只放假“三天”。這是因為大部分韓國人都在四五個小時之內能夠回到自己的家鄉,與家人團聚,并不存在像不少中國朋友那樣光回家就需要花兩三天的情況。
一聽到春節,我就會想到“餃子”。那么,韓國有沒有像餃子那樣過年不可或缺的飲食?有,它就是“年糕湯”。韓國人經常開玩笑地說:“不吃年糕湯就不算過年?!?/p>
18世紀中葉記載朝鮮風俗的《東國歲時記》稱“年糕湯”為白湯或餅湯。由于年糕的顏色雪白,于是稱之為白湯,或者因為主要材料為年糕,就稱為餅湯。初一早上,韓國人拜祭祖先的時候,年糕湯代替米飯。等祭祀結束之后,一家人以年糕湯作為主食,一起吃新年的第一頓飯。根據《東國歲時記》,年糕湯是拜祭祖先和歲餐(春節時準備的飲食)不可或缺的飲食,大年初一的第一頓飯就是年糕湯,并且接待串門拜年的親戚的時候,也會準備年糕湯。
如今這個習慣沒有任何變化。春節臨近的時候,每個家庭都會準備年糕。那么,年糕是怎么做出來的呢?首先把粳米蒸熟后,用糕杵反復敲打,讓它變得更有黏性,然后抽出細長的條糕。等條糕變硬以后,將細長的條糕斜切成薄片保存,以后就用它來煮年糕湯。但是,目前大部分家庭會購買在磨坊里將米粉蒸熟后利用機器做出來的條糕或切片?,F在的生活節奏比以前加快了許多,所以絕大多數家庭沒有時間去做年糕。準備年糕湯的時候,將年糕放入肉湯中煮,年糕煮完以后,上面擺上牛肉、雞蛋絲、紫菜等等,就完成了美味的菜肴。細長的條糕象征著長壽,韓國人大年初一第一頓飯吃上一碗年糕湯,也是希望新的一年家人身體健康。由于每年春節都要吃年糕湯,韓國人都認為吃了年糕湯,就要長大一歲。
在我的記憶當中,春節就是穿韓服拜祭祖先,給父母、長輩拜年并領壓歲錢,然后家人一起吃年糕湯。關于壓歲錢,與中國不同的是,中國人用的是“紅包”,而韓國人則習慣用白色信封包成“白包”。其實,我覺得“紅包”比“白包”顯得更有喜慶。
過年的歲餐非常豐盛。除了年糕湯之外,還有煎餅類、各種素菜、糯米糕、蒸糕、江米條、柿餅、柿餅汁、甜米露和水果。為了準備如此豐盛的佳肴,韓國人破費不少。首爾市農水產食品公社發布的數據顯示,為了準備牛肉、黃花魚、蘋果和年糕等年貨,普通家庭的花費平均高達24.33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400元)。
不過,相比于破費,更嚴重的副作用是“節日后遺癥”,特別是家庭主婦們。在韓國,祭祀所需的歲餐都由家庭主婦來負責,所以母親、妻子和媳婦過年的時候一點休閑的時間都沒有。做菜、準備祭祀及洗碗等等,她們總是忙不過來。因此,每當節日的時候,韓國媒體經常提及家庭主婦們的“節日后遺癥”,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丈夫也會幫女人準備歲餐。
2月17日,我要坐大巴去我的家鄉——馬山。無論是哪國,團聚還是最讓人最期待的。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金宰賢發自首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