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世紀最晚的一個春節。2015年2月18日,除夕。
美國:體驗家鄉味
就拿筆者去年的年夜飯來說,要招待來自山西、北京、山東、香港以及美國本地的朋友,可耗費了一番心思來構造一桌大餐。
對于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美國仍然只是少數人的節日,而并非公共休假日。忙碌于工作的華人,基本上要卯足了勁兒,盼到周末才能慶祝農歷新年。
近年來,芝加哥和紐約等大城市開始舉辦一系列活動,全城共同慶祝農歷新年,從商界聚餐到舞龍舞獅,在舊金山甚至舉辦中國南方傳統的迎春花市,創造了濃厚的春節氣氛。而春節最重要的大事,當然是與親友歡聚一堂,吃年夜飯。如果家中有老一輩在,那是最幸福不過的事情——世間無盡美味,都比不過媽媽的一手好菜。而大城市的人們,有地道中餐館提供年夜飯套餐,山珍海味應有盡有(除了魚翅),省時省事??墒悄切┥⒙湓诿绹行〕鞘械娜A人就沒有那么幸運了,全靠自己動手,為了美好的回憶,也是為了讓下一代保持中國傳統,大學的中國同學會每年必舉辦春節聯歡會,教會也會組織聚餐,基本上由中餐館提供飯菜,或者每家帶一個菜。在美國一般很少飯局,中國同事和朋友之間也趁著過節,互相邀請來家里聚餐,增進感情。
每逢佳節倍思親,海外游子恐怕更有此感。年夜飯一定要做幾樣家鄉菜,體驗家鄉的味道。而南腔北調的年夜飯,正是海外年夜飯的特色。點菜、做菜要照顧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頗為考驗東家的地理常識,還得照顧到美國本地的實際情況,畢竟不是每種食材都能如國內那樣信手拈來。
就拿筆者去年的年夜飯來說,要招待來自山西、北京、山東、香港以及美國本地的朋友,可耗費了一番心思來構造一桌大餐。首先中國人請客吃飯,葷菜可不能少,奈何客人中有幾位素食者,這桌菜須得葷素搭配才能皆大歡喜。而筆者在廣東長大,所以主菜是貴妃雞/烤鴨拼盤——廣東人過年一定要吃雞,廣東烤鴨也是宴客必備。這兩個菜能在唐人街餐廳買現成的,取個吉利的名字為“春曉報喜”。再來一條清蒸金鯧魚——“年年有余”這個說法,在中國各地都通行。廣東人請客少不了海鮮,美國很少活蝦,就用凍大蝦仁做道核桃蝦仁——這是美國人到中餐館必點的菜式,保證大家都喜歡。另外,北方人過年必吃的餃子,也要包上葷素兩種,如果自己沒時間包,一些中國阿姨開的家庭作坊,可以提前預訂。
年夜飯的菜式還得講究個好彩頭。比如家常的蒜蓉生菜,取名“富貴長春”,立馬就上得了臺面啦。玉米粒炒彩椒,金黃輝映,看起來很喜慶。當然傳統來說應該是松子玉米,不過美國一些人抵制吃松子,說松子是一些野生動物的主食,我們也入鄉隨俗,照顧一下松鼠們吧。幾種蘑菇燉成一鍋的雜菌湯,再做個牛油土豆泥,適應美國人的口味,即使不喜歡中國菜的人,也不至于餓肚子。
飯后的甜品也少不了五花八門,冰糖、綠豆、紅棗、百合燉芝麻湯圓這樣的傳統中式甜品固然驚艷,可外國人看到芝麻湯圓那個奇怪的模樣,會大叫“這是什么動物的眼球”?!所以得準備一些水果沙拉,比如用菠蘿做盛器,蘋果丁、紅葡萄、藍莓等琳瑯滿目擺上一碗,好看又健康。而農歷新年經常和西方情人節時間相近,做上一批巧克力味道心型曲奇餅,每位客人拿上一小包,既是情人節禮物又是新年禮物——在美國極少互送現金,送紅包給小朋友也感覺怪怪的。
美國人待客不喝烈酒,必不可少的是紅白葡萄酒,飯后大家還喝上一輪茶和咖啡,談天說地一番,才各自歸家,重新投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青帝 發自芝加哥)